新鲜出炉!数字家庭“十大预测+六大趋势”
时间: 2024-01-11 09:39:31 |   作者: 新闻资讯

  新年来到,许多人喜欢在新年假期添置新产品,其中的大件当属家庭设备无误——数字家庭又是近年来的新潮,也成为众人添置新品的首选。

  目前数字家庭还没办法做到只用意念来操控的程度,尽管也有全屋智能通过AI算法加上传感器,来制造全自动的数字家庭体系。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希望除了非间接接触外,有一种方式能够手动控制数字家庭,比如语音、手势、APP等,而这些控制方式中,语音是最为方便的。

  并且作为数字家庭的入口,智能音箱大多数都是通过语音来操控,而在2021年,这项语音识别技术已相对成熟,不仅是在线语音或是本地语音,在识别率上有了大幅提升。

  甚至已经有公司提出了一种方案,可以在面对多个能够语音控制的设备时,用户面朝哪个方面,便能够控制哪个方面的智能家居产品,并且识别度已达到2米左右,这也为精准语音控制提供了可能。

  有机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11月加载近场语音功能的产品销量占比达到53.1%,远场语音功能的产品销量占比为0.8%,虽然渗透率仍较低,但已达到全年最高值,且环比增长近200%。表明智能语音产品渗透率正在快速攀升。

  过去大多数用户对于数字家庭的认知都是从购买数字家庭单品开始,不论是购买一个简单的智能音箱,或者购买一个智能摄像头还是智能锁,这些单品都仅仅是为了引领消费者体验到数字家庭价值的产品,但全屋智能才能完整地体验到数字家庭的魅力。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住宅地产配套数字家庭的精装修项目有3095个,配套规模达273.9万套,同比增长21.6%;2020年中国房地产住宅数字家庭配置率达84.2%,较2019年增加15.1个百分点。

  从智能门锁这一项就能够准确的看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智能锁渗透率仅为8% ,远低于欧美等地的70%左右,而到了2022年,预测国内智能锁渗透率将达到19.8%,处于快速攀升期。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装载智能锁的家庭接受全屋智能的意愿更强。

  而在精装修市场,这一表现更明显,中国房地产住宅数字家庭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6%。而在2021年,这一趋势更明显,基本上大多数家庭安装的家居,都以数字家庭优先。相信2022年是消费的人从单品智能,逐渐向全屋智能转变的一年。

  当前国内数字家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涌入的玩家太多,协议太多,但并没有决出一个最强者,因此导致互相僵持不下,让国内的智能家居市场陷入困局,这也是为何国内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长期不涨的原因之一。打破这个僵局的一个办法是,出现一个更强者。

  而在2021年,这位更强者出现了,即为Matter,有前ZigBee联盟的连接标准联盟推出,如今成员更是涵盖了苹果、亚马逊、谷歌、三星、华为、OPPO、绿米、涂鸦等,这种巨头的出现,也将为智能家居相互连通带来可能。

  同时,国内的IoT操作系统也需要通用协议来实现万物互联,如harmonyOS、RTT等。以harmonyOS为例,目前接入harmonyOS的用户有美的、格力、九阳等大厂,并且用户量据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鸿蒙操作系统负责人王成录,2021年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物联网设备有望达到3亿台,通过Matter,也将更好的为国内的操作系统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

  2021年是Matter诞生的一年,也可以认为是数字家庭互通的元年,而在2022年,搭载Matter协议的数字家庭产品将大量投入市场,让我们消费者体验到什么才是相互连通的数字家庭。

  随着智能传感器提供的状态数据积累越来越丰厚和智能家居控制管理系统的算力提升,对家庭各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使智能家居具备更高级别的自动化能力。

  对于这一些数据,通常依靠AI技术的价值,来使得数字家庭能够更懂用户,提升用户的居家体验。但与此同时,由于成本的限制,让数字家庭的MCU开始集合更多的功能,如具备一定的AI算力,能够直接进行Wi-Fi连接等,这些方案的出现,在降低了数字家庭成本的同时,又保证了功能的可用性。

  这也是2021年数字家庭发展带给MCU市场的一种变化,许多MCU厂商开始向芯片当中集成更多的功能。

  2021年另一个数字家庭市场的趋势在于,慢慢的变多的数字家庭厂商开始涉足芯片制造领域,希望可以包揽产业的上下游。一方面主要是由于2021年半导体市场都会存在缺货涨价的情况,导致许多数字家庭产品即便是在淡季,也不得不被迫涨价,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到了终端厂商的营收。

  另一方面在于,上游供应的MCU等智能家居元器件,对于终端厂商而言,会造成浪费,因为并非所有的数字家庭产品的MCU都需要Wi-Fi、语音识别、指纹识别、触摸模组等功能。如果厂商自己生产元器件,不仅仅可以更契合生产的产品,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如美的已经宣布2021年量产了1000万颗MCU控制芯片,海尔集团表示未来三年,将投入600亿元的研发资金,用于专用芯片与操作系统等领域,格力、海信等企业都表示将涉足芯片制造。未来,数字家庭大厂进军芯片领域,慢慢的变成了定局。

  有意思的是,尽管2021年数字家庭市场都会存在缺芯的问题,并且部分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但入门级的数字家庭产品价格反而一路走低。一方面在于技术的成熟让产品成本下降,并且许多入门级单品价格产量扩大也拉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更低的成本,有利于吸引更加多的智能家居潜在用户。

  智能墙壁开关价格多在一百元左右,而目前已经有多款产品售价在50元区间,温湿度传感器曾经多数在50元区间,目前已确定进入了20-30元区间。

  对于市场而言,这些入门级数字家庭单品价格的下调,已经很接近非智能单品的售价,因此会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从而增强数字家庭的进一步的普及。

  智慧平台生态的发展将更多融合车载、移动、办公等多个空间场景的布局,构建全场景智能连接,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和智能设备的演进积累资源。

  物联网市场的碎片化与差异化一直存在,一方面构建了百家争鸣的生态结构,为更多企业创造了深耕不同细致划分领域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端-边-管-云”侧的企业为上层行业应用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同时,应用侧也在积极寻求相互连通与场景协同,从而向全场景智能过渡。

  在toC领域,消费者对于智慧化的需求也早已不局限于割裂的单一场景,而是向完整的”智慧生活“过渡,将“用侧”的不一样的行业串联成一张“智慧网”,从而构建全场景智能连接。

  同时,当数字家庭向智慧生活延伸时,业内喋喋不休的“入口”之争也出现了新的答案。随着智能网联车、AR/VR设备的迭代,加之办公PC与智能手机之间的协同更加流畅,汽车、眼镜、智能手表、电脑等都可能会成为全场景智能的入口。

  平台分发能力的提升将帮助智能家居应用触达更多用户、触及精准需求,从而转动应用市场发展的齿轮。平台分发能力的提升需要广泛、多元的设备拓展渠道,更需要强化情景理解能力,提高分发效率。

  随着企业生态不断扩张,其智能家居平台所囊括的产品品类也更加全面,对于用户而言,所覆盖的智能化场景便更加丰富。

  家庭分区促使市场进一步思考数字家庭交互入口的分布式格局,不同空间的特定需求、交互习惯和连接倾向将得到关注。IDC预计,2022年,数字家庭中控屏出货量将接近39万台,弥补智能音箱在部分区域的使用不足,满足各个空间下的交互控制需求。

  所谓“入口”,是开启数字家庭系统的重点节点,尤其是在全屋智能的大趋势下,智能终端数量逐渐增多,人们就愈发觉得需要一个入口来掌控智能设备的状态。但“入口”却在很大程度上绑定了用户的交互习惯。例如,当我们把音箱当作唯一入口时,仅仅是电动窗帘的开、关都需要先唤醒再讲命令词来进行语音控制。

  所以,面对丰富多样的终端设备,数字家庭的交互模式也在向多模态发展,而控制屏无疑是最直观、最易操作的交互入口之一。

  传感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家庭IoT设备构建更加完整的感知网络,布局空间环境感知能力,促进智能家居场景下交互方式的无感化升级。

  人们常道,全屋智能将成为数字家庭的终极形态,而所谓全屋智能的理想状态则是通过智能连接实现全场景设备互通,并借助强大的感知系统实现主动智能,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润物细无声”的无感交互。

  室内定位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机械化向消费市场的渗透将进一步催生家庭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和创新。IDC预计,2022年,3%的智能家居设备将具备自主移动能力。

  在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十大预测中,调查机构IDC FutureScape就曾提出,到2021年,3%的智能家居设备将搭载UWB。目前,这一目标完成的如何尚未可知,但在这一年中,UWB确实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之中,其定位精度达到了厘米级,能够很好的满足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数字钥匙等场景。

  过去,UWB因为超高的精度一直在B端市场发挥的无可取代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从去年开始,手机生产厂商又把其从B端推向了C端。据 ABI Research预测,支持 UWB 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从 2019 年的 4200 万多部增加到 2025 年的近5.14 亿部,以用于解锁、无线支付等应用。

  而在数字家庭领域,除了小米的UWB“一指连”之外,OPPO也在今年5月发布了一键联手机壳套装——一个支持OPPO UWB空间感知技术的手机配件,能用来精准控制其他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设备将向一体化连接升级。综合多种通信协议的同时,简化连接操作步骤,实现快速、广泛的设备连接。

  在数字家庭场景中,蓝牙、WiFi、ZigBee、总线技术、PLC-IoT等通信技术各有千秋,适配不同的终端与应用,未来也很难出现某一种通信技术“一统天下”的局面。所以,在全场景智能的趋势下,智能终端势必要综合多种协议,以便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互联。

  数字家庭解决方案市场将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率先从环境管理和安防看护场景展开布局,带动渠道合作向家装渠道拓展。

  在智能单品种类逐渐丰富之际,用户对于场景化智能与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更加迫切,所以在某一些程度上,“全屋智能”是客户的真实需求转变之下的必然结果,这也是为何企业宁愿拆除生态“护城河”也要促成全场景智能。

  而无论是全屋抑或全场景,其所囊括的智能系统与终端种类绝不是任何一个企业能够以一己之力全方面覆盖的,所以跨系统、跨平台的连接、控制、数据共享才是落地全屋智能的基础,而相互连通恰恰是突破品牌壁垒的症结所在。

  毫无疑问,我国消费结构正在随年纪结构的改变逐步升级,如今,80后、90后已经成长为消费主力,其对于数字家庭及整体智能化服务的接受度更高、需求更加明确,同时也更看重价值与体验。而年轻群体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将逐步推动智能家居布局向专业化和灵活化发展。

  当代消费主力群体对于健身及健康管理的关注度愈发高涨,健身需求的增长和健身群体的年轻化将驱动家庭运动健康场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推动新兴设备成长,加速原有智能设备交互多元化、应用协同化升级,并将推动家庭场景下应用付费习惯的养成。

  而家庭健身场景的核心则是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一位“AI教练”,在监督动作规范的同时,也能够最终靠与智能手表、腕带、手环、心率带等穿戴设备协同,实时关注运动健康。

  目前,包括海尔、百度、旷视、科大讯飞、FITURE在内的诸多厂商均推出了智能健身镜,用户都能够通过语音控制、镜面触控以及动作交互,完成健身学习、训练。此外,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则是通过升级其原有智能设备,将其健身解决方案嵌入智慧屏中,利用屏幕搭载的“AI智慧眼”实现运动监测。

  ,智能家居平台将逐步通过数据分层的方式优化隐私保护和服务效率间的关系,高效协调本地与云端算力分配,身份识别、激活唤醒等信息处理将在本地完成,简单高频语音交互将无需唤醒词。

  诚然,家居场景不同于办公、安防、医疗等领域,私密性极强,但同时也是终端最多、最容易遭受攻击的场景,所以,数据处理本地化需求慢慢地提升。如今,包括百度智能云、科大讯飞、虹软ArcSoft在内的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了离线人脸识别与命令词识别,能够实现身份识别、语音唤醒等基础的信息处理。

  无论是传感、通信、定位等底层技术的持续增强,还是在整体消费结构年轻化所创造出的新需求,都在逐步推动智能家居向全场景延伸,所以,如何在“相互连通”这个顽疾上实现实质性突破将是2022年数字家庭行业发展的关键。